WACA 數據中心 | 讓數據成為你的經營地圖
最後更新 2025-07-01
我有安裝 GA4 了,還需要用數據中心嗎?
 
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問題!
GA4 用來追蹤網站流量與行為、數據中心 則協助分析整體經營成果。
兩者搭配使用,能補足經營盲點,幫助您更全面評估整體表現!
繼續往下看,馬上學會怎麼用數據中心發揮最大效益!
 

 

 

 

數據為什麼很重要?

 

     
每天都忙著上架、出貨、想活動
你有停下來想過
品牌真的往對的方向走了嗎?
     

 

你可能會有的疑惑
明明流量進來了,為什麼訂單卻沒有跟著增加?
會員數一直在上升,但回購率為什麼還是很低?
訂單量跟銷售額都下降,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?

這些問題的答案,其實都藏在你的「數據」裡;數據不是冷冰冰的數字,而是一張能幫助你看清楚品牌現況的地圖。透過數據,你能快速找到問題、做出正確決策,不再只是靠感覺,而是讓每一步的決定都更有底氣!

 

  • 我有裝 GA4 了,還需要數據中心嗎?

GA4 和 數據中心 兩個都是很棒的數據工具,但二者看的角度不太一樣:

Google Analytics 4 WACA 數據中心
可以追蹤網站流量是從哪裡來
以及客人在網站上的行為
看了哪些頁面?
可以看見真正的「經營成績」
像是商品銷售好不好?活動折扣划算嗎?
會員會不會回購?

 

差異點 GA4 看什麼? 數據中心看什麼?
觀察對象 網站外部的流量
(客人從哪裡來?)
品牌內部的經營狀況
(客人買什麼?)
使用場景 廣告效果
、流量來源分析
訂單結構、回購率
、商品銷售分析
功能差異 流量、使用者行為
(點了哪些頁面?)
營業額、利潤分析
、會員忠誠度

 


兩項工具搭配使用,一手掌握流量到訂單的完整全貌
做出正確的行銷決策!

 

  • 每天五分鐘,看懂數據報表!

每天只要撥短短的 5 分鐘時間,觀察以下三項數據面向,就能知道今天的經營成果:

多通路表現 關鍵數據 時間區間比較

 

多通路表現

 

線上、線下誰表現得比較好?

很多品牌會同時經營官網與實體門市;當營收出現起伏時,以下是常見的一些可能狀況:(實際上影響的原因還有很多,這裡只是舉幾個例子供參考唷!)

 

    • 線上營收突然下滑:可能是廣告預算減少了,或最近沒有推出有趣的促銷活動?
    • 門市營收明顯提高:是不是剛辦了滿額贈活動?還是有新品上市、聯名企劃吸引了客人?

以上情境僅供參考,實際情形還需結合自身的活動時程與相關數據,做多面向評估,這樣才能更靈活地調整線上線下的資源配置與導流策略。

關鍵數據

 

掌握「營收起伏」的核心原因

  • 每天的營業額起起落落,其實背後都有原因!只要觀察以下這幾項數據:
    數據指標 指標解釋 分析及舉例
    營業額 今天總共賣了多少錢 如果營收突然減少?
    ➤ 先看是訂單變少還是單筆金額下降?
    訂單數 今天有幾筆訂單 如果訂單變少?
    ➤ 可能是流量不足或轉換率低了
    平均訂單金額 每筆訂單平均買多少錢 如果單筆金額下降?
    ➤ 可能是促銷活動吸引力不足
    工作階段
    (瀏覽數)
    網站有多少人進來瀏覽 如果人很多但沒人買?
    ➤ 要檢查是不是網站頁面不吸引人、結帳流程較複雜
    毛利率 賣出去後真正留下多少利潤 如果營收上升但毛利下降?
    ➤ 可能是促銷折扣給太多了
  •  
  •  小技巧:
  • 設定有效的滿額贈、免運門檻,可以輕鬆提高「平均訂單金額」。
    如果推出組合包、加價購活動卻沒效果,可能要檢討門檻是不是設定太高了。

 

      
      

 

時間區間比較

 

拉長時間觀察,品牌到底有沒有在進步?

品牌經營不是衝刺,而是一場長跑。

想掌握成長軌跡?
你需要根據不同策略,定期比較各時間區間的關鍵數據。

 

🕒短期   📅中期   📈長期
周比較 月比較 年比較
 
| 適合看什麼?|
看短期活動成效 看月度成長力 看季節性、長期趨勢
| 實際應用範例 |
這週推了 IG 限時促銷
比上週營收好嗎?
這個月比起上個月
有沒有更多人回來購買?
跟去年比
今年的雙11 表現如何?

 

  •  以雙11 為例:
    • 暖身期:看會員有沒有變多?流量有沒有提升?
      預熱期觀察活動訊息擴散效果。
      正檔期專注營收、訂單數、客單價。
      收尾期看優惠加碼後的效果,有沒有消化完剩餘庫存。

透過時間比較,不只看一天好不好
而是確認品牌是否真的持續進步!

 

      

 

  • 透過數據深入分析

掌握顧客、商品、行銷三面向,一步步找出成效關鍵!點擊下方按鈕可快速前往段落:

新舊客行為分析
商品與訂單健檢
活動布局與優化

 

 

新舊客行為分析 ➜ 掌握顧客,精準行銷!

很多品牌都知道「要經營會員」,但到底該經營哪一群人?怎麼看他們的行為差異?
這時候,數據中心就是你最好的經營放大鏡。

 

了解主力客群

 

誰是你的核心顧客?

從數據中心的會員輪廓分析中,可以快速掌握會員的年齡層與性別比,確認主力客群的身份:

 

    • ① 主力年齡層在哪個區間?
      ② 男性多還是女性多?
    •  

新客分析

 

從第一筆訂單開始經營

新客的數據,重點在「首購表現」與「回購潛力」。

    • ① 新客通常選擇哪些通路(線上官網 or 實體門市)?
    • ② 新客的首次購買平均金額是多少?
      ③ 新客首購後有沒有再回購?
    •  
    • 【舉例🌰來說】
      若新客平均下單金額約 500 元,可設計「$599 熱銷入門組」或「人氣產品體驗包」
      並透過首頁區塊的 Banner 版位加強曝光,引導首次購買的顧客選擇更高單價的組合商品
      這不僅能提升交易金額,也讓第一次下單的顧客買得更滿意、留下好印象,提高回購意願!

 

舊客分析

 

精準鎖定高價值會員

舊客的分析重點在於「誰值得你進一步經營?」,觀察面向包含:

    • ▶ 哪個通路的舊客回購率高呢?平均回購的訂單金額是多少呢?
  •  
  • 【舉例🌰來說】
    • 若線下舊客人數少,但平均消費高
       ➜ 可安排 VIP 專屬活動或新品試用,培養忠誠度。
    • 若線上舊客訂單數多,但單筆金額低
       ➜ 可推多件優惠組合或回購提醒,提高整體營收。

 

不要讓新客成為「只想購買一次」的人,而是要新客成為「想一直回來買」的人
舊客也要好好經營,找到那些願意回購、可以成為 VIP 的重要顧客!


透過數據中心的會員分析
你不再只是經營「一群人」,而是能經營「對的人」

 

      

 

 

商品與訂單健檢 ➜ 看得懂商品數據,才能穩穩衝營收

經營電商不是上架商品就好,真正能推動營收的是「會賣的商品」與「懂經營的選手名單」。我們從幾個關鍵角度,來幫你健檢商品與訂單的狀況:

 

商品表現

 

熱銷 vs 滯銷,誰是招財貓?

想像你經營的是一支球隊,每個商品都是上場比賽的選手。

    • 熱賣商品 = 能得分的主力選手(幫你賺營收)
    • 滯銷商品 = 混水摸魚的邊緣選手(拖慢現金流)
    • 試著觀察「訂單數」「銷售額」,找出真正有力氣的選手,才知道資源要投在哪。


  • 【舉例🌰來說】
    • 一款賣得很好、但毛利不高的商品
       ➜ 可能是你吸引人潮的招財貓(引流品)
    • 另一款銷量一般、但毛利高的商品
       ➜ 則可能是默默撐起利潤的關鍵(毛利品)

 

滯銷商品怎麼辦?

 

不是下架,而是重新安排位置!

滯銷不代表沒救!它可能只是需要更多曝光或搭配銷售。

  • 【實務建議】
    • 結合加價購、組合包、滿額贈等方式
       ➜ 提高滯銷商品的流通率。
    • 若商品快過季、庫存壓力大
       ➜ 可嘗試限時清倉活動,先止血再調整策略。

 

商品角色健檢

 

找出毛利品與引流品

每個商品的任務不一樣,有的是賺錢主力,有的是吸客門面:

  • 商品角色 毛利品 引流品
    定義 高利潤主力 吸引流量
    怎麼判斷? 毛利率高 商品頁瀏覽數高
    經營建議 主要獲利來源,持續主打 強化曝光,搭配推薦組合
  •  
  • 【小提醒】
    若發現某商品曝光超高但沒人買
    可能是「商品詳情無法打動顧客」

    建議檢查圖片、文案、價格等資料是否有值得優化的地方唷!

 

舊客回購力

 

藏在商品週期裡的金礦

除了知道「誰買得多」,也要知道「多久再買一次」;這裡有四個重要指標:
  • 指標名稱 看什麼 為什麼重要?
    同商品回購率 有多少人買了又買? 判斷商品吸引力與回購價值
    同商品回購週期 平均多久回購一次? 用來規劃回購提醒時機
    顧客回購率 有幾成顧客會再買? 反映會員經營效果
    顧客回購週期 顧客多久會再出現? 把握溝通節奏,避免流失
  •  
  • 【舉例🌰來說】
    • 賣咖啡豆,顧客可能每 30~60 天會回購
       ➜ 可在第 25 天設計推播提醒,提升回購率
    • 賣行李箱,商品週期很長,N 年才買一個
       ➜ 就可以延伸推薦「收納袋」「吊牌」「旅遊備品」等周邊來帶動再購

 

每筆訂單的背後,藏的不是數字,是顧客的選擇。
看懂商品角色與訂單趨勢,就能用對商品說話,做出更有力的營運決策!


商品數據 × 顧客行為分析
不是賣得多就好,而是要賣得「剛剛好、對的人、對的時機」

      
      

 

 

 

活動布局與優化 ➜ 你的毛利有守住嗎?

 

每場促銷活動都要辦嗎?該怎麼判斷做得好不好?

數據其實就是活動成效的照妖鏡,幫助我們從從銷售表現到毛利變化,讓你一次看懂每場活動到底值不值得做。

促銷活動做完要看什麼?

 

活動不是有做就好,我們可以從下列三個面向回頭檢視:

  • 面向 觀察指標 需要思考的點
    銷售成果 銷售額、訂單數、平均客單價 這次活動有讓大家真的多買一點嗎?
    優惠設計是否有效 滿額贈、免運門檻後的平均客單價變化 設定的優惠,有沒有讓人想多湊一下?
    毛利變化 營收扣除成本後的毛利率 賣比較多了,但有沒有反而賺比較少?

活動後,可以這樣分析成果:

  • 指標 活動前 活動期間 判讀方向
    平均訂單金額 $980 $1,230 增加 ➜ 滿額設定可能有吸引力
    毛利率 42% 34% 下滑 ➜ 折扣幅度是否過高?
    (是否屬於活動目標下的合理變動?)
    每日訂單數 25 40 增加 ➜ 活動成功帶動下單意願
  •  
  • 【小提醒】

    如果訂單數增加,但毛利率大幅下滑
    (例如降到 30% 以下)

    建議要特別留意是否優惠設計力度過大,折扣吃掉了太多利潤。

    舉例來說
    像是以「滿額折抵」為主的活動
    如果本來是希望拉高客單價,但結果毛利反而變少
    那就可能代表促銷策略需要再檢視一下設定是否合理

    這時候可以考慮改成「組合加價購」或是「VIP 限定優惠」這類比較溫和的方式
    讓訂單成長的同時,也能守住毛利空間。

 

很多商家會問:「一定要做活動嗎?」
其實問題不在「要不要做」,而是「做完有沒有留下什麼」。

 

促銷活動不該讓顧客養成「撿一次便宜」的心態
而是透過活動,成為讓顧客培養「回購習慣」的工具
好的活動,不只要帶來訂單,更要留下願意再來的顧客!


透過數據中心的活動分析
不再只是「做一場活動」, 而是開始「為品牌打造成長的飛輪」!

 

      

 

  • 更多進階功能

如果你已經開始看數據、解讀數據,那接下來,讓 AI 幫你「整理成績、提出建議」,會省時更有感!

 

AI 營運助手

 

每月幫你整理營運重點

每個月只要一鍵啟用,AI 就會自動幫你分析上個月的營運成績,內容包括:

  • 哪些數據變化最大?(營收、轉換率、客單價…)
  • 商品表現有沒有明顯亮點或問題?
  • 顧客行為是否有新趨勢?活動有沒有帶動下單?

 

WACA 營運週報

 

回顧上週經營成果

每週會自動幫你整理營運重點並寄到信箱,內容包含:

  • 一週營運總覽(商店亮點、熱銷商品、顧客概況等)
  • 指標變化提醒(例如:本週回購率上升 1.5%)

 

如果你已經習慣看數據報表
這些進階功能可以幫你「花更少時間,掌握更多現況」!


讓數據自己說話
你就能專注在決策與創意上

 

  • 常見問題 FAQ

看完這篇文章,你可能還想知道:


Q.
數據中心適合什麼樣的商家?

 

不管你是剛開店的新手,還是經營多年的品牌經理,只要你想知道「到底賣得好 不好?客人會不會回來買?活動實際成效如何?」,數據中心就能幫得上忙!

  • 小型商家
    👉 了解流量來源、觀察訂單變化,少走冤枉路。
  • 中大型商家
    👉 檢查會員經營成效、活動表現、商品銷售力。
  • 經營單一通路也 OK !
    👉 數據中心也能幫你掌握趨勢與毛利。

Q.
看數據報表會不會很佔我時間?

 

不會!我們明白經營商家每天忙於事業,分分秒秒都珍貴!
所以數據中心設計的原則就是「重點濃縮 × 不一定要天天看」:

  • 每週一發送的營運週報
    👉 快速瀏覽上週營運數據。
  • 想快速掃描重要數據?
    👉 [關鍵數據]快速檢視經營數據。
  • AI 營運助手
    👉 為你分析上月關鍵數據資訊,並提供給營運建議!

Q.
我對數據不熟,這系統會不會很難讀?

 

放心,我們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愛看數字,所以整份報表都經過精心設計,初學者也能一看就懂!

  • 指標不多,每頁只講重點,看得懂才有用。
  • 每個圖表旁都有「說明標籤」,幫你快速理解怎麼解讀。
  • 再加上詳細的支援中心教學文章,讓你一次學會怎麼看、怎麼想、怎麼用~


 

  取得數據後,我可以做些什麼?
 
   
         
 

Wagon 瓦根電商學院
提供全方位 [顧問輔導] 服務
為您檢視經營痛點找出解方
提升品牌競爭力!